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日益紧密相连,甚至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人们开始担忧一些“惊悚”的问题: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它是否会反过来控制人类?在这场未来的“大战”中,人类和人工智能能否实现和谐共存?甚至,在机器与人类之间是否有可能产生爱情?
科学家们梦想着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图/视觉中国
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在美国工作生活超过三十年的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张伟。
问:科幻作品中常见的失控机器人的景象,让你感到不安吗?
答:我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话题吧。在20世纪50年代,当美国学者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时,其初衷是使机器能够完成需要人类智慧才能做出的复杂任务,使计算机像人们那样观察、聆听、思考。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这一领域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将人工智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深度学习是一种神经网络,它通过多层次网络结构,不仅能够学习抽象概念,而且能自我提升,同时具有快速收敛的特点。这使得人们对其速度惊人的学习能力感到担忧。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深度学习之所以强大,是建立在海量数据的大基础之上。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无限潜力的婴儿,那么专业、高质量的大数据就是喂养它成长的营养品。而数据量决定了这个婴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而数据质量则影响他未来智力发育的路径。
很多人认为拥有强大的工具就意味着危险,即便是核武器,也有人觉得比起飞行中的现代化科技更可怕。但这种恐惧往往源于对新事物缺乏理解。例如,一架飞机会撞上世界贸易中心,但责任不应该归咎于飞机本身,而应追究操作人员的手脚。
同样,无论多么先进的人工智能都是基于算法运行的一种工具,它始终应当处于人类掌控之下,以确保其正确运作。此外,无论是在技术还是道德上的限制,都应该被制定出来,以防止任何形式的人类被动态系统所压迫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