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场景的日益普及和性能需求的提升,轻薄本正逐渐成为多元化使用环境下的主力。从日常办公到网页浏览,再到影音娱乐和图片创作,用户对轻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全面评估轻薄本在移动场景下的真实性能,就必须将其置于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检验,而不仅仅是依赖理论测试结果。
英特尔近期举行了一次媒体分享会,展示了搭载第11代酷睿处理器的轻薄本,在不同国家(美国、德国、中美)的笔记本电脑使用场景调查中,其70%以上的时间都用于多种多样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办公软件、网页浏览、视频观看、音乐听闻以及图片与媒体消费与创作等。此外,英特尔还提出了针对“生产力工具”、“网页浏览”和“内容消费与创作”的三大方面进行测试,并确保所有测试条件均一致。
通过对比五款搭载英特尔第11代酷睿平台以及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他们选择了Mobile Mark 18测试,它包含两部分内容:续航能力和性能表现。在续航方面,AMD平台显示出约7%更长的电池寿命,但在性能上却低于50%,意味着可能牺牲了速度以换取更多电量。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PCMark 10 Applications测试结果同样表明,不论是插电还是不插电情况下,英特尔平台笔记本之间差距几乎无关紧要,而AMD平台则在插电时成绩稍微逊色,在不插电时有38%甚至更高程度地下滑。
WebXPRT主要侧重于网络任务效率,也体现了类似的趋势,即尽管两者都能保持较稳定的表现,但AMD显得有些落后,而且在不插电状态下降幅度最大可达48%.
最后,还有SYSMark 25综合性办公生产力的测评,与前面几项相似,没有哪个系统能够完全抵抗这种差异,有时候只需要短暂调整就能实现最佳效果。而对于复杂操作,如PPT转PDF或Excel图标到Word文档,这些操作也反映出相同的一致性—即便是在不插电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这些设备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只是偶尔某些特别耗费资源的大型文件转换过程可能会有一点延迟或变慢。但总体而言,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一点影响通常不会太显著,因为他们并非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此外,还有CINEBENCH这项单核至多核CPU性能测试,它虽然不是直接面向大众但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懂又广泛接受的方式来衡量CPU能力。奇妙的是,无论单核还是多核,都没有出现任何明显失速或波动。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那些依赖处理器强劲力量完成工作的人们来说,他们应该期待最大的支持,从任何地方开始——是否充满信心地继续他们最重要的事业?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为什么AMD在这种条件之下表现得如此不同。一旦开始执行一个程序(如网页浏览),监控它运行时发现交流供给允许快速、高压力输出,同时直流供给则导致供应压力的降低,以及启动后的延迟。这样做似乎暗示了一个观点,即为了提高持续时间而牺牲一些速度——至少对于商务会议室中的演讲者或者艺术家忙碌制作项目的人们而言,那么这样的努力可能并不足够。这是一个挑战,是一种竞争,是我们的希望——因为我们知道,最终赢利的是那些真正理解并适应我们不断变化世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