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智能输送动态引领国产工业机器人迈向具身智慧新纪元

在AI时代的浪潮中,工业机器人正迈向具身智能的新纪元。按照国际标准ISO 8373:2021定义,这些自动化装置能够执行复杂的操作,如编程、移动和固定,以满足制造业对高效率和精度要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其安装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一半。国内厂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之间差距。在全球范围内,为了应对技术停滞和需求饱和的问题,工业机器人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智能特性。

根据功能分类,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物料搬运、焊接、装配等类型,其中物料搬运、焊接和装配应用最为广泛。IFR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全年新增部署约428万台,其中70%分布在亚洲。

中国是目前拥有最大数量的工业机器人的国家,其保有量约180万台占全世界51%。预计未来几年,对于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及半导体领域将会持续增长,而这些行业对于高端产品有很大需求。

尽管中国是最大的市场,但国产厂商仍然主要控制中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则被几个国际品牌主导。不过,随着国产厂商如埃斯顿、汇川技术等公司崛起,“四大家族”在中国市场份额下降至40%左右。此外,由于关键零件如伺服系统、高精度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生产依赖国外供应链,这也限制了国产化水平发展。

国内厂商正在逐步缩小与国外竞争者的差距,并且通过自主研发提高自身控制系统以及伺服系统的地位。在伺服系统领域,有些企业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比如汇川技术其国内市场份额达28.2%,而埃斯顿表示其核心部件自主化率超过90%。

具身智能理论及其技术突破对于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理念涉及到设备建立认知模型并解决问题或实现价值的手段。以“仝人”系列智能焊接机为例,它能识别多品种工件并规划复杂作业轨迹,为军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会。此外,一些科技创新项目,如“昊龙”货运航天飞机工程研制,以及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首次搭载任务,都展现出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潜力。而在2024工博会上,一些行业专家提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如产线微小变动引发全局调整的问题,以及每万名产业工人的机械渗透率仅为392台的情况。这表明未来的挑战还非常艰巨,但同时,也给予了前行的空间与信心。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