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允许部分无人驾驶汽车在真实道路上进行测试,这标志着无人驾驶汽车有望首次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公共交通运营商Transdev已经展示了其研发的最新无人驾驶校车巴士,并在佛罗里达Babcock Ranch进行了测试。此外,本田和通用汽车达成了协议,向通用汽车的无人驾驶公司Cruise注资27.5亿美元,以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技术。
此时,在阿里云栖大会上,AutoX宣布与中通快递合作,将推动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同时,阿里巴巴获得杭州市AI Labs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牌照。这一发展显示出全球各地,无论是英国、德国、韩国、加拿大还是阿联酋,都正在积极参与到无人驾驶项目中来。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Facebook和英特尔,以及百度,也通过新设立公司或开展合作等方式加入这一竞争。
国内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不仅传统车企希望进军这片新天地,而且互联网企业如BAT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而安防企业则开始寻找机遇,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现有的视频监控和分析技术来支持无人驾驶系统。
从技术层面来说,无人驾驶系统依赖于先进的传感器和图像处理能力,这些都是安防行业熟悉且擅长的领域。因此,对于那些能够快速适应这种变化并将其融入自身业务模式中的安防企业来说,无人驾驶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例如,海康威视早已开始涉足汽车电子领域,而大华股份则与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探索新的业务机会。大华股份甚至发布了一款搭载先进安全保护功能的量产电动轿跑——零跑S01。这表明即使是在高科技领域,安防企业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抓住市场机遇。
然而,无论多么看似完美的地缘战略,也不能忽视潜在风险。在进入这个充满挑战性的市场之前,最重要的是确保自己具备必要的资源和能力。不然,即便有意愿,也可能无法真正实现目标,从而错失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