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在2017年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会上,水母机器人、变脸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和快递无人机等各种奇特的机械体展示了人类生产生活中智能技术带来的巨大变革。这些高科技产物不仅扩大了工业规模,还渗透到了医疗、餐饮、银行等各个领域。
医生们利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精准操作,可以进行微创手术,减少手术风险。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台这样的设备在使用,2016年就完成了1万多次的手术。除了医疗领域,亚马逊运营中心中的Kiva机器人们则负责商品的存储和拣货工作,每天协同作战,不需要任何人类干预。
小型协作机器人CR7A可以与人类共事,而两轮跳跃能自如控制的Handle,则展现出未来的可能性。而科大讯飞推出的全程语音交互服务机器人,更是以其多模态交互方式,在医院、银行和保险公司中发挥作用。
据统计,全球2016年的产业规模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并预计将继续增长至232亿美元。在中国,这一产业也取得显著进步,其规模超越50亿美元,并预计到2017年将达到62.8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尽管如此,专家指出当前全球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确保安全可控,以及找到发展与控制之间平衡点。此外,即便是现在流行于网上的“小黄人”分拣机械,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智力”仍然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这一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以确保它们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而不是负面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