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未死?
数码摄影时代,胶片产业虽衰,但并非无存。尹军胜中国摄影网中,有人对胶片未来仍抱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与数码相比,胶片摄影拥有百年历史的底蕴,不可能一朝一夕消失。而在晓鸣老师创立的胶片摄影群内,玩家众多且粘性强。
晓鸣老师坚信:“这张照片没有获奖我是不认可的”“那个135的海鸥是什么型号来着”“135海鸥我有两台:DF-1和DF300”......每天有七八百条发言,这里的成员们分享、讨论,或是空闲时一起扫街拍照。如大三学生杨浩,他虽然九个月接触胶片,但已深陷其中。他曾想尝试新奇东西,便购买了一个胶片机。但初次冲洗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却未被失败所打败,而是享受等待过程中的感觉——一种构图精细、冲洗无误后才能得到满足感。
对于像杨浩这样的90后或00后来说,膠卷是一种新奇与标新立异的事物;而对于从小接触膠卷攝影的人,则是一个情感表达与精神寄托。在晓鸣老师创建的群里,从本校学生到高校甚至社会上的膠卷愛好者,都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
廖少辉六年前通过朋友得到了第一台旧相机,他对那些色调特殊、浸润着浓厚时代感的老照片充满了共鸣。而黄京20年来一直致力于膠卷攝影,他曾因为法国摄影师克劳迪·斯鲁本展览受到启发,并获得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最佳新人奖。他以日常事物成就艺术品,没有恢弘叙事,只有安静黑白色的日常,让不同的观赏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尽管面临挑战,但这些人的故事证明,在数码时代,他们选择使用膠卷,是一种新的开始,是一种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