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国产手机排名前十的厂商齐发动大降价究竟是何其巧合

【天极网手机频道】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促销活动,尤其是电子产品类的手机厂商更是集体发起大降价战役,以此来刺激市场消费。在这波降价潮中,不仅线下门店和商场提供了优惠,还有线上各个平台都紧跟而上。据观察,这次双十一的手机售价调整力度之大,是近年来最为显著的一次。例如,苹果iPhone 14 Plus在发布后不到一个月就进行了价格调整,从6999元直接“雪崩”1200元左右(包括各种叠加优惠最高1250元),128GB版本仅需5799元。

国产手机也未能幸免,一些品牌开始采取同样的策略,即便如此,用户仍然能够以2000-3000元购买性能配置均衡的机型,更不用说千元以下的机型,那里的选择多到让人眼花缭乱。

分析此次降价原因,我们可以看出一二层面。一方面,在正值购物节期间,厂商利用这种方式冲抵过幅度大的价格变动对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某个品牌商品短期内出现了大量贬值,那么消费者就会对该品牌控价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其品牌形象。而如果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购物节这样的特定时期,大幅降价将被视为正常甚至必要的行为,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唯一一次性的大规模促销机会,因此这种负面影响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另一方面,由于即将迎来的新年尾声,以及按照传统习惯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新款发布,此前已有的旧款机型进行清仓销售既有助于提振销量,又为即将到来的新款预留空间。此举对于提升整体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一些不可抗因素如芯片供应过剩、下游需求减弱以及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等,也使得手机厂商不得不采取措施处理库存压力。根据IDC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113万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1.9%。由于换机周期延长,加上价格因素,这使得消费者更加犹豫,而厂商若不采取措施恐怕会遭受更多损失。

然而,在这个趋势背后折叠屏技术展现出了逆境中的生机与活力,它们在2022年的上半年虽然同比下跌,但却呈现出逆势增长,并且第三季度折叠屏产品出货量超过100万台,上升246%,创历史最大单季记录。这表明折叠屏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市场地位,不仅因为价格优势和创新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还因为吸引了年轻一代用户,使得这一领域保持着持续成长潜力。

最后,无论如何,最终走向的是一个大家所说的“瓶颈期”,当技术基本完善之后,就需要依靠不断创新去刺激需求,而不是简单依赖价格竞争。除了通过产品更新迭代提升用户体验以外,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自主研发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和发展。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