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服务商,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设备制造业,包括:锂电池设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配件制造业、新型储能系统制造业、三大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脑手机耳机)设备制造业、高性能无人机及其他航空器零部件制造业以及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业。
长期来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2023年,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465.3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64.8%,美国和欧洲市场分别增长18.3%和48.0%。随着新能源车辆数量的增加,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2024年)》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865.2GWh,而EV Tank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3368.8GWh。
短期内,由于国内动力电池厂扩产过快而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些海外扩产项目较为理性。此外,大众、小米等企业正在加速向上游布局扩充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这表明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有巨大的海外市场潜力。
碳中和背景下,无论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还是为了减少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每个国家都在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并且在努力实现新的生产方式,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太阳能风能发电已经成为主要来源之一,这些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还提高了效率,使得它们成为了未来多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技术创新,如更高效率的小规模太阳能系统,以及更经济实惠的大规模风能项目,它们都将继续推动这些环节向前发展。
此外,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趋势正在出现,如AR/VR等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改变。这一波浪潮促使传感器与检测装置需求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材料科学研究以支持这一趋势。此外,从传统PCB到复杂集成微芯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演变的人工智慧时代,这不仅需要更多自动化工具,还需要新的算法以支持数据处理能力。
总之,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无论是在原材料供应链还是终端用户层面,都存在许多未知之谜待解答,但我们相信通过合作与创新,将会发现解决方案并迎接挑战。一旦我们跨越这个难关,就可能进入一个更加平衡且繁荣的地球社区,那里的每个人都享受着健康生活,而不会因为污染而感到恐惧或担忧。在这样的未来中,我们期待看到每一家公司如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孩子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