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OpenAI公司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在科技行业引发了讨论,也影响到了教育领域。这一现象,让人们重新思考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未来教育。
微软CEO纳德拉认为,ChatGPT对知识型工作者来说,就像计算器对数学一样,是一种工具。这个问题是:我们该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对于文学、新闻、学术研究来说,在写作之前需要大量的工作,而文本生成只是最后一个步骤。科研工作者首先需要发现科学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然后再撰写论文。
专家们提到,ChatGPT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减轻一些低层次思维工作的压力,比如错误更正和文字润色。而CloserCopy、Shortly AI等工具则能够根据关键词生成和润色文本甚至撰写长篇文章。此外,它还能帮助搜集论文所需参考资料,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为那些不擅长文字表达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机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数字化应该替代简单重复且无需深入思考的工作与学习,从而使师生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及复杂学习中。在余胜泉看来,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大胆使用,但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考试,那这就是本末倒置。他强调,智能工具不是要代替人的思考,而是要增强人的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成长。
刘德良提到,有科学家开发软件来甄别由ChatGPT生成的文本,他认为这是技术问题,用技术方法解决。他表示,对于未来的教育,我们应该关注的是AI内容与互动,以及其实现目标以及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的问题。
多位专家也指出,对于教育理念上的影响尤为重要。刘德良认为,在知识生产方式发展时,更重要的是独创性的考察,不应仍旧以分数、速度和效率为标准,而应转变观念,将技术基础上强调高层次独创性,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余胜泉提出,我们应该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提高教育生产效率,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及足够多服务供给,从而打破工业时代没有个性的集体化教学,实现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结合。
张进宝则表示,不必过分担心AI技术对教育产生影响,因为人才核心竞争力在于解决真问题能力,而非仅仅能否写好文章或提出正确思路。他认为当前很多宣称的人工智能将代替教师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认知目标只是部分目标之一,同时学校系统在促进认知发展方面实际作用下降。而且早已有的AI类软件已经展现优势,使得人机协作思想成为共识。在闫志明看来,当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教师职责从“教书育人”向“育人”倾斜,即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进行差异化精准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