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消费电子展(CESA)的盛名之下,2019年6月13日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汽车科技领域迎来了新的里程碑。展览会的主题如同一艘航船,将带领我们穿越智能交通技术的未知海域。本次展会不仅吸引了众多品牌,如奥迪、本田、现代、起亚和日产等70多家企业,还有着与上届相比面积翻倍的展区空间。这些公司聚焦于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前沿概念,展示最新创新成果,并寻求合作伙伴,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
麦肯锡的一项研究预测,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该技术将占据乘客总里程(PKMT)的约13%,而相关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预计超过5000亿美元。这一数字无疑震撼人心,但面对这一挑战,也有人提出担忧。
确保安全性是当前最大挑战之一。在Mobileye首席技术官Amnon Shashua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他指出:“人们对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导致135万人死亡,即便这个数字减少至1/4,也无法让人放心。此外,如特斯拉自燃事件这样的负面新闻也加剧了公众对于自动驾驶安全性的关注,因此车企必须不断验证其产品和技术以保证它们能够经受市场考验。
那么,哪些技术可以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呢?答案在于激光雷达系统和视频监控分析系统。激光雷达系统虽然广泛使用且适应力强,但成本较高;而视频监控分析系统则更为成熟且经济实惠,是短期内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选择。
借助视频监控分析系统,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获取实时路况信息,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的位置,从而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此外,由于图像传感器作为ADAS系统中的关键视觉传感器以及车联网信息处理的重要入口,其性能至关重要。而随着图像质量变得越来越关键、高性能图像传感器也逐渐被接受。
尽管依赖程序运行使得意外行为降低,但现实中并非所有行人都会遵守交通规则。这一点在Uber遭遇撞死行人的悲剧后尤为明显,这件事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关于这类事故潜在风险的大讨论。
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了一种基于“生物力学启发下的复发神经网络”,利用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GPS数据来识别人类行动,并对其进行分类。这项研究表明,这样的新型系统能提高自动驾驶汽车预测未来事件发生概率能力,从而提升整体安全性。同时摄像头不仅增强了安全性,对推动销量增长也有积极作用,因为它还能实现其他车牌识别功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甚至记录问题车牌,为后续行动提供线索。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待这一趋势,都不难发现:摄像头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公共安全与提升个人隐私保护水平双重利剑,不仅如此,它们还可能因为具备安防功能而大幅增加销量,使得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