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

社会面临的挑战800万不达标空调何去何从真实图片揭露其命运

自从今年三月份起,中国空调行业实施了新的能效国家标准,但为不达标的空调提供了一年的过渡期。就在前几天那一轮高温的到来下,北京的空调市场迎来了旺销的景象。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至少还有800万台未达标空调存货,这将是各大企业甩卖这些不符合新标准的产品最后机会,而消费者在选购空调时则需要格外留意。

新国标规定,将空调分为五个能效等级,一级被定为最高标准,其能效比需达到3.4及以上,而最低等级五级设定为2.6以下,不符此要求的产品将不得进入市场销售。此外,每台在市面销售的空调都必须在显眼位置贴有统一的能效标识,以便消费者更易于识别和选择。

推出这一新法规背后,是当前我国能源紧张的问题所驱动。在我国,大多数现有空调其能效比仍然停留在2.3左右水平。如果我们提高现有所有制冷设备10%的话,我们每年可以节省30亿度电。

对于这批不达标库存共计逾800万台,其中符合新标准能力型号和数量极少,如何在9月1日前消化掉这些产品成了厂家和经销商的心头大患。专家陆刃波分析,这些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一批商品绝非简单销毁而已,因此无论是生产商还是经销商都会尽力在正式实施日期之前通过市场手段处理掉这些库存品。这部分价格相对较低,加之夏季正值人们购买 空调旺季,大部分库存可望得到消化。而那些剩余未售出的会被转向需求相对较弱、对能效要求并不高的地方,比如国内一些城乡结合部区域或是第三世界国家。

作为销售前沿阵地,如国美、大中、苏宁等卖场,在应对新的 能效比变化时,他们采取两策:既要兼顾销售未达标但价格优惠的大幅降价机,又要重点推荐满足新标准、新能效比指标的大餐般主打产品,因为后者的价格自然更高,也返利更多给卖场。

然而,对于这场变革,由记者观察到的消费者却知之甚少。在选购过程中,大多数人重视的是价格、健康以及外观,并很少考虑到能效比这个长远优势。随机抽样访谈中的消费者表示:“虽然长远看新能效比带来的好处明显,但短期内预算有限,我倾向于关注现在能够买回去多少钱。”

同时也有一些公司利用“超高”能源利用率这一概念推出6-7之间数据表明其具有超越普通能力。但业界人士警告称:“实验室环境下的数字并不能保证实际使用效果,而且有些企业为了提升表现会做一些手脚,比如增大冷凝器面积以增加制冷量,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性能,但压缩机寿命减短因此无法真正称得上‘超’。”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提醒说:“节约能源是一个炒热的话题,有些厂家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地提高单价而已。不宜追求无限制增长,最好的节约效果通常位于3.5左右,即国际常见水平。”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