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服务商,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等领域。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设备制造业,包括:锂电池设备制造业、高效光伏设备制造业、三大消费电子产品(3C)制造业、大型机器人系统及自动化设备制造业、中低压激光加工技术与应用开发等领域,按照201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长期来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达到1465.3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据了64.8%市场份额,并实现同比增长37.9%,渗透率上升到31.6%,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此外美国和欧洲也在加快推进新能源车型销售速度。在碳中和背景下,不仅是传统燃油车,但也是传统动力源如风能与太阳能利用其余能力。
短期内,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海外扩产情况。虽然国内的大规模扩产可能导致结构性过剩问题,但海外市场展现出更为理性的扩产策略。这将带来更多机会给那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随着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不断增强,如欧盟设立严格碳排放标准,以及其他国家采取相应政策支持,这些都将推动海外动力电池厂商进一步加速扩张。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加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减少依赖化石燃料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也促进了整个清洁技术及其配套设施市场的增长。此外,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氢能产业发展,这进一步证明了氢作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企业而言,要适应这一趋势,就必须进行战略调整,比如提高自动化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要确保能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当地市场条件。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消费电子产品还是工业自动化,都需要创新性思维去探索如何有效整合资源,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