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2018年8月28日宣布,告别肇事逃逸和交通拥堵的日子,那时,他指的是“城市大脑”。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省政协吴晶提议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据悉,“城市大脑”运用人工智能,无需人类干预,能够自我感应、实际运用并控制整个局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在警务、交通和安防等领域,城市大脑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尽管互联网企业如阿里、百度和滴滴是主流玩家,但在交通和警务垂直领域,安防企业拥有更强的行业优势。为了弥补不足,这些双方将开展合作,让安防企业分享这一市场。例如,在阿里云ET城市大脑中,就使用了海康、大华等老牌安防企业的技术力量。
通过AI技术、算力提升以及数据超大规模汇聚,“城市大脑”将散布在城市各处监控摄像头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从而实现对城区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及协同指挥。此举已经在出行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如上海浦西世博区信号灯优化后,其拥堵指数下降15%,出行时间减少8%,问题得到缓解。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区复杂性的增加,“城市大brains”成为孕育新兴技术平台的催化剂,如安防和交通行业。这项技术正在扩展到更多地区,如澳门、衢州苏州雄安吉隆坡等地。
《世界城市报告》预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镇,每年新增近7500万人口,以满足这些需求,将需要持续升级市容密度与复杂性。我国若要创新突破并实现人民期盼中的“生活不费心出行不费脑”,就必须使得一系列市域升级至“最强大的智慧之眼”。
然而,与其成功紧密相关的是视频数据来源,即摄像头作为“眼睛”,扮演关键角色。它们帮助实时分析全城视频流,一旦发现事故或治安事件即刻报警,或动态调整红绿灯策略诱导车流,为民众提供安全保障。
除了智能交通,在公共安全方面,摄像头与“智慧之眼”的结合也发挥了作用。在2018年的案件中,该系统仅需20分钟锁定嫌疑人,并勾勒还原嫌疑人的行动轨迹,有助于警方找到涉案场所及人员。这是国家首个AI破案例件之一,也证明了衢州作为试点区域已经充分利用此技术。
随着传统安全公司投入人工智能研究,以及验证与改进这项技术,我们相信“智慧之眼”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使得我们的都市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