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夏永康,一位曾被誉为“御用”摄影师的艺术家,我走过了一个从初入行到成长为社会影响者的演变之路。回望2017年,我为世界城市日拍摄了一部上海城市推广影片,记录了城市发展的痕迹,并将半岛酒店作为取景地之一。这座酒店不仅连接了香港与上海,还让我有机会见证和记录两座城市之间的深厚联系。
我的作品《夏永康眼中的上海》融合了西方的视觉语言与东方的情感表达,这种东西文化交融的创作风格让我的作品独具特色。在拍摄剧照时,我喜欢捕捉剧组群演们那如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生活场景般的人物气息。我总是试图构建一个电影世界,每一幅照片都像是要讲述一个故事。
1996年,我随导演王家卫赴阿根廷拍摄电影《春光乍泄》的剧照。之后,在香港拍摄《2046》、《花样年华》的剧照期间,我经历了许多失误,但得到了演员们的大力支持和理解。他们对我来说就像朋友一样,而我也很自豪能够被称作王家卫、张国荣身边不可或缺的人。我从王家卫那里不仅学到了电影美学,更学会了他对艺术坚持不懈和高标准要求。
2000年,与张国荣一起在中国五个城市进行拍摄演唱会和写线日国庆节活动。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写真集发布会中,我们以《庆》命名,展现了一面大明星背后的真实人生。那段时间里,我们工作上的合作仿佛变成了朋友间相处的情谊。而在2017年的个人画展《越轨》中,也展示了一些关于张国荣的私人瞬间。
经过25年的追求,我逐渐放下最初的害怕,从学习到成长,再到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即所谓“自私”的追求简单、直白、纯粹的事物。“先让自己满意,然后别人才可能满意”,这是我一直遵循的一条原则。
最后,在一次交流中,与庞洁共同探讨时,我们尝试用广东话和上海话翻译一些王家卫电影片名,发现两种方言之间竟然存在微妙相似性,这样的发现又让我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