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OpenAI公司去年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它的出现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界的讨论。这其中,一个不常在此类话题出现的领域,率先感受到ChatGPT影响——教育。
微软CEO纳德拉评价道:“也许这一次,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这就完全等于工业。”据报道,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加快类ChatGPT项目的研发。
随着技术以指数级速度发展,人工智能会是教育终结者吗?如果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教育,又将如何改变?
该不该用人工智能?
多位专家都将ChatGPT对知识生产的影响,比作计算器之于数学。对于这个“工具”,人们该不该用?该怎么用?
鲁东大学教授闫志明认为,对于文学、新闻、学术研究来说,在写作之前需要做大量工作,形成文本只是最后一个步骤。使用这些工具来支持科研人员完成论文写作,让作者从错误更正、文字润色等低层次思维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无疑减轻了研究者的压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提到,数字化对教育参与应该替代简单重复且不需思考的工作与学习,从而使师生有更多精力投入教学及复杂学习中。
余胜泉表示,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大胆使用这些工具;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考试,那这是本末倒置。“智能工具不是要代替人的思考,而是要增强人的思考。”
刘德良提到,有科学家开发出软件帮助甄别由ChatGPT生成的文本。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
有人担忧AI写作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原创性,但更关键的问题是,与AI互动中所生成内容及其对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可能会脱离教师视野。
余胜泉认为,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些技术,以提高效率并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和足够多服务供给,使规模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结合起来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打破工业时代集体教学模式。
张进宝认为,不必过分担心AI对教育产生影响。他说,“人才多元与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能否写好文章,最关键的是解决真问题能力”。当前很多宣称的人工智能代替教师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认知目标只是部分目标,而学校系统在促进认知发展方面实际作用下降。而且早已存在许多AI软件展示了优势,如同人类智慧与技术相结合时取得更好效果的情况,一些案例显示,当只有医疗专家判断淋巴细胞是否含癌细胞时错误率为3.5%,但当结合两者则可以达到0.5%正确率。
余胜泉进一步指出:“教师职责‘教书育人’,将来大部分简单知识性的教学由AI承担,将放在育人的重心上”。
总之,没有必要恐慌,我们相信人类能够调控各种危险,并提出合理方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