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工业4.0的核心在于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它是一种从传统硬件资产管理向上发展的智能制造理念。这种思路基于对硬件离散化后的软件外壳封装或代理,实际上是工业4.0的精髓,即构建分布式增强网络型制造系统。这种系统旨在实现自动化生产柔性程度的极致切换与组合,并通过高效、可重构的硬件控制支持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
然而,这种倾向更多地集中于对智能生产硬件的重构,而德国在工业4.0领域软实力的数字化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此背景下,分布式增强网络型制造系统为数字化提供了丰富借鉴指导。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数字化本质上也是某种形式的信息加工处理线,只是信息流动而非物料流动。
首先,分布式增强网络型数字化系统,如同汽车行业将来可能不再有固定的生产线,而是由动态配置运行的小型工位组成。这类数字化系统将不再是一个僵化整体,而是一个可以互操作服务模块集合。这与美国倡导的工业互联网核心理念一致,从底层看,美国和德国在这一点上的认识相似,从而能构建出高效且可重构的人机操作系统。
其次,在柔性的生产单元中,不应仅依赖刚性的物流连接,而应该基于移动AGV等柔性技术。此类数据流转也应按需进行,比如数据中台就是这样的概念,并进一步结合业务过程中的按需组织协同,以至于形成流程中台或类似的做法,这些趋势都是正确方向。
最后,对于复杂分布式增强网络型数字化系统,其模型化几乎是必然选择,要贯彻系统工程理念,这也是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底层本质逻辑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是MBSE(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虽然目前面向产品研发,但对于制造执行领域也有必要贯彻。这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