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BAT、华为、科大讯飞都去做一件事,这件事会是什么?
答案是车联网。
前不久的上海车展,BAT、华为、科大讯飞纷纷亮相,各展示了“绝活”,抢夺了原本属于汽车制造商的风头。值得关注的是,每家公司擅长的方面不同,但都强调了车联网并推出了相关产品。
据市场调研机构BIIntelligence预测,在202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以上。权威研究机构更是预测到2025年车联网市场规模可能接近万亿元级别。
广阔的市场和蜂拥而至的科技公司,使2019年成为关注车联网的一年。
BAT、华为描绘出的车联网蓝图是什么?
2010年,科技部现代交通技术领域发布了与车联网相关的主题项目;
2011年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交通领域中,车联网技术作为汽车技术获得支持;
2013年的8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起成立了“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此在国内兴起。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火爆,以及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車市場帶來衝擊,車聯網再次走入公眾視野。在技術層面,大數據、大腦學習等技術進步促使車聯網更加智慧。但問世間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看似遠大的藍圖背後,又藏著多少未知?
從其描繪出的藍圖來看,它們要做的是一個開放性的生態系統,以輔助駕駛為中心,不僅限於行駛中的資訊提供,更延伸到上下車前的生活服務。通過AI技術赋能,用戶可以透過語音交互獲得多種服務,比如餐廳推荐或線上購票等。
這些企業之所以選擇進入車聯網市場,其策略也各具特色。腾讯侧重于内容营造,并通过引入游戏音乐电台社交等多种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阿里巴巴则利用支付宝优势,将消费体验融入到小程序中;百度以语音语义交互为核心,小度OS搭载的小程序涵盖资讯购物休闲游戏视频亲子旅游工具等众多类别。
每家企业都试图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从而占领这一新兴市场,但是否能够真正触及用户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这个浩瀚无垠的大海之美,也是未来的一个挑战。此外,这场竞赛还涉及到了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期盼的是什么?那就是一个既安全又便捷、高效又个性化的地球村,而这正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最后,我们必须意识到,即便是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每一步进取,都需要跨越现实与想象之间狭窄的地界。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的地方,是不是让你感到好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