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2018年8月28日宣布,告别肇事逃逸和交通拥堵的日子,那时,他指的是“城市大脑”。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吴晶建议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据悉,“城市大脑”利用人工智能,无需人工干预,在警务、交通、安防等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互联网企业如阿里、百度、滴滴是主流玩家,但安防企业因行业优势在垂直领域发挥作用,并与他们合作,以弥补不足。例如,阿里云ET城市大脑使用了海康、大华等老牌安防企业的技术。
“城市大脑”基于AI技术和数据超大规模汇聚,将监控摄像头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从而实现对城市精准分析和整体研判。此技术已经在上海取得阶段性成果,如浦西世博区信号灯优化控制,导致拥堵指数下降15%,出行时间减少8%。
除了杭州之外,如澳门、衢州、苏州等多个城市也引入了“城市大brains”。《世界城市报告》预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的每年新增近7500万人口,对应增加的挑战需要创新解决方案以实现良好的生活质量。
成功运作依赖于视频数据来源——摄像头,它们被称为“智慧之眼”,在智能交通中实时分析全城视频流并及时响应事件。在公共安全方面,也同样发挥关键作用,如浙江首次通过AI破案仅用20分钟锁定嫌疑人。
随着科技进步,一些有实力的安防企业如佳都科技、三星SDI(旷视)、宇视科技积极布局市民安全建设项目,为智慧社区提供更强大的支持。这些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验证其有效性,为提升公众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