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夏永康,一位曾被誉为“御用”摄影师的艺术家,我走过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从香港到上海的演变之路。回顾我的创作历程,我记得在2017年,为世界城市日拍摄了上海的城市推广影片,这个作品不仅记录了上海马路的风貌,也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变迁。其中,半岛酒店作为取景地,不仅连接着香港与上海,还让我感受到了两座城市之间独特的情感纽带。
我的摄影作品《夏永康眼中的上海》融合了西方的手法和东方的事物,创造出了东西跨界的视觉艺术。在拍摄时,我喜欢将自己置于导演的角色,让每一幅照片都成为一个故事的一部分。这份对电影美学和艺术追求的心得,与我长期合作的大师王家卫共享,是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一课。
1996年,我随王家卫赴阿根廷拍摄《春光乍泄》的剧照,那是我第一次踏入国际大舞台。而回到香港后,又有幸参与拍摄《2046》、《花样年华》等经典电影。我虽然曾多次被称为“御用”,但这并不妨碍我继续探索和创新。我相信,这份荣誉也是对我的认可,也是对我的挑战。
2000年,我跟随张国荣在中国五座城市进行演唱会和写线日活动。那时,我们并非只是一位明星与他的工作人员,而是朋友间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在那段时间里,我捕捉到了张国荣私下生活的一面,以及他背后的深情。这些珍贵瞬间,如今已经成为历史性的照片之一。
2017年,在我的个展《越轨》上展示了一些未曾公开发布的作品,其中包括张国荣的人像照片,这些都是我25年的职业生涯中的见证。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简单、直白、纯粹的艺术形式,只要能让自己满意,就一定能影响到他人。这是我一直坚持不懈的一个信念。
最后,在一次访谈中,与庞洁一起尝试翻译王家卫电影片名,用广东话和上海话来表达这一过程,让我们发现了两个方言之间微妙而又奇妙的地理文化联系。这也许是对语言本身另一种解读,对文化交流又一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