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秀月
美国OpenAI公司去年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近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人工智能将颠覆哪些行业再次引发人们讨论。这其中,一个不常在此类话题出现的领域,率先感受到ChatGPT的影响——教育。
微软CEO纳德拉评价道:“也许这一次,对于知识型工作者来说,这就完全等于工业。”据报道,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加快类似ChatGPT项目的研发。随着技术以指数级速度发展,人工智能会是教育的终结者吗?如果人工智能将改变未来教育,又将如何改变?
该不该用人工智能?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将ChatGPT对知识生产的影响,比作计算器之于数学。对于这个“工具”,人们该不该用?该怎么用?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闫志明认为,对于文学、新闻、学术研究来说,在写作之前需要做大量工作,形成文本只是最后一个步骤。例如,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首先需要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再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才是学术论文写作。用人工智能来支持科研工作者完成论文写作,让作者从错误更正、文字润色甚至论文结构撰写等低层次思维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无疑减轻了研究者的压力。
他举例说,如CloserCopy或Shortly AI这样的工具能够根据输入几个关键词生成并润色句子,即可撰写长篇文章;而ChatGPT可以帮助写作者搜集论文撰写所需参考材料。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研究者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上,而且还为那些文字表达能力较弱但又擅长科研的人员提供了更多成功机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将数字化应用到教育参与中,是替代简单重复且无需深入思考的事务,以便使师生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及复杂学习中。
余胜泉提醒,我们判断是否使用这些AI系统,就要看它们是否带来了认知上的投入。如果我们自身具备创造性,大胆使用,那就是积极态度;但若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或任务,那么这就显得有些盲目。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促进他们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增长,而不是让他们依赖这些系统进行思考。如果这样做,“短路”学生原有的思维过程,那就是错误;反之,如果这些系统作为支架,让学生看到以前无法看到的事情,并思考以前未曾考虑的问题,那样的应用方式则是正当且值得鼓励。
刘德良指出,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开发出来,用来区分由AI生成文本与人类编写文本。在他的看法,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关于未来教育被AI怎样改变的问题,有专家认为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步。他们提出,不仅要关注信息准确性和原创性,还要关注内容产生过程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以及其对学生个体发展可能产生的情感影响。此外,他们还强调,在拥抱新科技时,要转变观念,从传统考核标准(如分数)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转变,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其特质发展以及足够多服务供给,以打破过去工业时代那种没有个人特色的集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规模化教学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
总结而言,无论何种形式的人工智能,都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我们的学习习惯。而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其核心职责即“教书育人”仍然保持重要地位,只不过现在,他们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以及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不过张进宝表示,没有必要过度担忧这种变化,因为最终决定的是我们如何利用它,以及我们如何准备面对未来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