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服务商,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等领域。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设备制造业,包括:锂电池设备制造业、高效光伏设备制造业、三大消费电子类产品(通信/计算机/消费类)制造业、大型企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型工业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服务提供商、高性能激光加工系统供应商,按照201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长期来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中汽协等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体销量达到1465.3万辆,大幅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49.5万辆占比64.8%,同比增长37.9%,渗透率上升到31.6%,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
短期来看,在国内外扩产较为理性的背景下,对于海外市场而言,其扩产计划相对于国内来说更加有序和合理。首先,从欧盟减排决心坚定出发,加速了ACC北谷等欧洲厂商逐渐增多;其次,大众福特整车厂也逐渐向上游电池环节布局扩产。此外,由于碳中和背景下的推动力量加强,不仅在家用市场,还在公交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将进一步促进需求增长。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应用环境不断丰富以及普通消费者中的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我国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整体市场向好发展。在传统笔记本电脑、小巧手机等领域之外,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蓝牙音箱AR/VR设备AIPCMR等新兴电子领域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此外,由于AI浪潮带来的创新周期刺激终端需求进一步增长,将给锂离子电池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全世界正处于能源结构转型关键时刻,每个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都重视度大幅提升。太阳能风力发电占比需达到70%以上,其中太阳能占比有望超过40%。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官方数据表明,2023年新增光伏系统安装容量为345.5GW,与去年的32.2%相比显著提高。这不仅说明了技术成本降低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这些预示未来光伏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状态。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的分析,都展示了我国与国际上的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模式正在迅速演变。而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到具体某一项技术或产品,更深远地触及到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深入探讨,以及结合当下的政策环境,我们能够洞察到未来可能出现的一系列新的机会与挑战,并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以便更好地适应这场日益快速变迁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