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机器人大战比喻中的恋爱对话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和谐共存还是冲突?记者探访AI科学家王雪梅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然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人们对其潜在影响的深刻思考。从担忧失控机器威胁到期望情感共鸣,我们似乎正站在一条既充满未知又充满可能性的道路上。为了揭开这个神秘面纱,我有幸访问了在美国工作多年的AI领域专家王雪梅博士。

问:科幻作品中常见的情景是机器人反叛、迫使人类走向末路,这种场景会成为现实吗?

答:让我们回溯一下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其主要目标是赋予机器执行复杂任务能力,使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观察、听闻和思维。在接下来的五十年里,这门学科虽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但近几年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让人工智能迎来了新的春天。

深度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工神经网络,它通过多层次网络结构来模拟大脑中的信息处理过程,并且能有效地捕捉抽象概念,同时具备自我学习和快速收敛等特点。这项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不仅可以实现惊人的学习速度,还能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即使拥有如此强大的工具,大数据依然是构建这台“超级计算机”的基础。如果将AI看作是一个无限潜力的婴儿,那么海量专业的大数据就是喂养它成长所必需的营养品。“营养品”的质量决定着后续智力发展,而“营养品”的数量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许多人对AI持怀疑态度,有些甚至认为它比核武器还要危险。我认为这种恐惧源于对这一领域了解不足。例如,即便飞行器被普遍接受为一种安全工具,但如果不加控制,它也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害。但问题并不出在飞行器身上,而是在于操控者的意图。

同样,即便最先进的人工智能都是基于大数据算法,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工具,但只要保持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运行,就不会出现灾难性的情况。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参与这场关于如何平衡技术与伦理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以确保两者都能共同繁荣而非相互冲突。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