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未死?
在数码摄影的浪潮中,胶片产业并未完全衰落,而是经历了转型升级。很多人对胶片产业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它仍然有其独特之处和市场空间。"胶片摄影当然不会消亡。”晓鸣老师坚信地说。他认为,与传入国内才20年的数码摄影相比,有百年历史底蕴的胶片摄影怎么可能会被完全淘汰呢?至少在他创建的摄影群和他身边,玩胶片摄影的人不在少数,而且粘性极高。
晓鸣老师在他的实验室里,对记者贺思雨说:“这张照片没有获奖我是不认可的”“那个135的海鸥是什么型号来着”“135海鸥我有两台:DF-1和DF300”“记下来记下来”。三百多人的胶片摄影群里,每天有七八百条发言。这是一个没有门槛,也没有什么技术鄙视链——算是一群胶片爱好者抱团取暖的地方。群成员常互相分享照片和相机、讨论拍摄技术或者相约空闲时一起扫街拍照。
大三学生杨浩,在接触了九个月之后,是这个群里的成员之一。他曾经使用的是数码相机,但后来萌生了想要尝试新事物、让自己能够装逼的心理,因此开始使用了gelmpa机。在冲洗完第一批照片之后,他发现等待冲洗过程中的那种期待感是非常难以忘怀的一种体验。他喜欢这种慢工出细活,让每一张照片都充满意义。
廖少辉则是在大学毕业后回到福建老家闲住期间,用一个旧相册里的特殊色调图片启发他开始接触六年前。而黄京,则是在一次看法国艺术家的展览后,一次获得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最佳新人奖之后,他用自己的生活中的随拍作品成为了专业攝 影師,并且成立了一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工作室。
尽管他们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是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路,都选择了继续追求他们对电影行业深沉的情感与热爱。对于那些想了解更多关于电影行业的人来说,他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资源,比如黄京那本公众号记录着他拍过的一些重要场景,以及一些故事背景信息。
总结来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传统媒体形式如电影行业依旧保持着浓厚兴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人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这些技能,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创造力。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虽然数字媒体变得越来越流行,但人们依然选择回归到更传统的手法进行创作,这是一个复古风潮,它带给我们一种不同于现代快节奏生活下的宁静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