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大学,科学家们开发了一款能够迅速采集和建模文物外观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手臂”可以灵活地拍照并构建出栩栩如生的图像,而不需要半天时间。这台设备由两个机械臂、一个结构光三维扫描仪以及高分辨率彩色相机组成,它们工作起来就像是替代人类进行数据采集。
据许阳教授介绍,这台机器人的核心是其能够自动化和减少人工干预的特性。它的机械臂长达1.5米,可以更好地保护文物,同时提高数字化采集效率。
使用这台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只需点击一次按钮,就能完成整个扫描步骤,并通过再次点击按钮来计算出文物表面的三维数据,全过程不到10分钟。这种技术显著提升了采集效率,而且测量精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点云的点距最小可达0.1毫米,纹理信息的分辨率更高,可达0.05毫米,最终生成带有纹理图像的文物三维模型。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耿国华教授指出,这种数字化采集方式避免了对文物造成损伤,而且大大提升了采集速度,将逐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投入使用,以提高馆藏文物数字化效率。此外,团队还正在研发针对不同尺寸文物的专用设备,以实现更高效的数字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