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与黄光裕的“低姿态”背后:市场秘密揭开之PPT报告
在商业领域,和气生财的策略往往被视为成功的关键。然而,当竞争激烈到不可调和时,即使是最谦逊的姿态也可能无法避免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国美与美的一场员工斗殴事件引起了公众关注。
事发于2022年4月19日,一份来自美集团中国区域的公函刷屏网络,并登上热搜。这份公函显示,美决定全面撤出国济南分部,并暂停对该分部发货。据称,这一切始于4月15日,一名国美员工无理殴打了一位来自美集团中国区域的人员。双方就此事进行了电话对接,最终要求国美在18日前提出解决方案。
随后,4月21日晚,国美电器发布声明指出,此次事件主要是由于两家公司关于宣传物料摆放方式存在分歧,最终演变成肢体冲突。涉事双方员工都声称其初衷是为了做好工作,但处理方式失当导致了经营秩序受到破坏。国美承认这是一个严重的经营管理事故,将严肃处理责任人,同时慰问遭遇不幸者并表示希望把这次糟糕的情况转化为促进合作深入发展的手段。
这个事件本身并不罕见,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公司之间态度上的鲜明对比。一方面,是强硬且迅速采取行动,如撤出某个分部;另一方面,则是展示出的谦逊、道歉以及愿意改善关系等行为。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对待供应商或竞争对手时,有些企业表现出了显著的大度。而对于一些被认为是不恰当或者违反规则的事情,他们通常会选择保持沉默。但问题在于,当这些行为成为常态时,它们如何影响整个行业?
例如,在“抢月饼事件”中阿里巴巴第一时间开除了基层员工,而蒋凡却只受到了降级处分。此外,还有吉利汽车压榨供应商并要求删除负面评论,以及曾经强制商家二选一而未公开道歉的情形。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质疑是否所有企业都能平等地执行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
回到国美与黄光裕之间的情境,这种动作背后的考量是什么?我们知道,从2019年开始,国家电网占据市场份额已经大幅下降至5.12%,远远落后于京东、苏宁和天猫。而作为白电三巨头中的老大——首先要应对的是内部管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公司运营效率及盈利能力。
再看看资本端的情况,由2021年2月16日黄光裕正式回归之后,全天涨幅达到33.93%至新高点,而到了2022年4月21日,却暴跌15.22%,仅剩132亿港元市值。这一波动,与同期发布的缩股计划有关吗?虽然缩股本身不会直接影响股价,但投资者的信任感似乎是在不断减弱。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实控人如黄光裕为什么会频繁减持股票。如果他们确实信心不足,那么这可能是一个暗示未来业务将更加困难或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的信号。不论如何,这场斗殴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即便表面看似顺风顺水,也隐藏着何种隐患?